激发兴趣,走向成功

  我常想,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,考个不错的语文分数是可能实现的,但要真正能体验到文学的美感,了解到历史文明的演进,领略到思想的力量和智者的智慧,具备坚实的人文基本素质,能拥有在不同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非常困难的。在语文课上难以兼顾,于是,通过和学生谈心,通过学生的日记灵敏地捕捉到他们的问题,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方法帮助他们成长。

  作为语文老师,要灵敏地捕捉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状况,而不能仅以考试成绩定学生的成败。18班的牟苏渝很喜欢写诗,喜欢背宋词,我给他认真批改,并告诉他诗歌创作的注意点。有一次,我看到他抱着厚厚的《宋词三百首》在看,我就跟他打赌,激励他如果连续坚持三十天背诵宋词,老师就奖给你一本本子,反之,你给老师一本本子。他答应了,之后,非常投入地背诵宋词,记忆力和理解力惊人。

  5班的栾奕在日记里描述了自己做的一个梦,一个关于星空、牧场、羊群的梦,写得很美。我在日记后面批阅了一首诗:西川的《在哈尔盖仰望星空》。这首诗和她的梦境非常相似,我相信她一定会去看,也许还会去了解西川,也许在了解西川的过程中会接触到海子,接触到戈麦,谁能预料呢?在有些苍白有些枯燥的语文教学之外,让他们瞥见文学之美,感知文字之美,尽我所能。

  18班的曹源写日记非常认真,他每天都写,即使我没有及时批阅,他也会写在一张纸上交给我。这主要是适时激励的结果。有一天,我和他闲聊,问他喜欢看什么书,他说喜欢杨红樱的书,看过淘气包马小跳的故事,特别喜欢。我想到自己身边有一本杨红樱的《笑猫日记》,就送给他,让他国庆放假带回去看。后来,他学语文非常认真。在一个特别的场合,我适时表扬了他,奖给他一本本子,在上面写道:奖给用心雕刻岁月的孩子,祝你前程似锦,用汗水铸就辉煌。结果他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。这引起了他们小组同学的羡慕、嫉妒、恨,有的说,我写日记也很认真,老师怎么没奖给我。这场讨论的结果是:他们组内一个从不写日记的同学开始认真写日记了,并在日记里表示要比曹源认真,希望得到老师的奖励。我感到好笑,也感到高兴。结合我自己学语文的经历,我认为,一个用心写日记的孩子一定是一个用心生活的孩子,一个观察敏锐的孩子,一个善于反省的孩子。也许写日记的功效要在很久以后才能体现出来,但是,我始终相信这是件好事,是个好习惯。

  在给学生听写《母语积累》读本中的古诗词时,有个孩子10句话只对了2句。在我的印象中他上课很积极,他绝不是那种不努力的学生。我找他谈话,他也非常焦急,一脸苦恼地说:“老师,我就是背不上来。”其他孩子的听写本中,也有很多张冠李戴的。我进行了反思,在教学行为上,我只是让他们背诵,并没有具体的指导,学生在背诵时完全是死记硬背,难怪不感兴趣,效率低下。后来我为每周的内容设置了一个主题,比如第五周的主题是:情到深处。有爱情、有同情、有怨情、有自怜自伤之情。我把每句诗都放在具体的情景中,比如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”,我是这样说的:“长生殿上的海誓山盟是……”让学生在历史故事中记住诗;让学生穿越时空,去目睹卖炭翁的容颜,去揣摩他矛盾的内心世界;去和崔护一起回忆他在都城南庄和一位人面桃花的女子的邂逅;去倾听琵琶女的琴音。背完这周的内容后,我让学生抓住“情”字拓展补充,学生说还有友情、亲情、乡情、爱国情……他们补充了很多诗歌,学习的兴致很高,现在听写错误率降低了不少。

  我非常认同吴主任在月素质调研总结会上说的一句话,他说,激发状态大于培养兴趣,培养兴趣大于挤压灌,挤压灌大于不指导。我在想如何有效地激发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学生的学习状态,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。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。谢谢!